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0
Software Development

AI 慣老闆的 AI 學習歷程 - AI 時代的軟體工程的反思系列 第 31

AI 慣老闆的 AI學習日記 Day 30 - 人機協作十誡與下一季 OKR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0903/20142509hJFGe8XDLy.png

【場景:貝老闆在公司週會上穿著休閒西裝,一臉得意地拿著一張彩色海報走進會議室。小可撐著頭,AI 實習生亮著眼,King 手上還有未 merge 的 PR,好威在電話另一端靜靜聽著。】

貝老闆(興奮):來來來,我這三十天悟出一個真理,叫做「人機協作十誡」!還有我們下個季度的 AI OKR 都幫你們想好了,整個 Roadmap 我印出來了!

小可(翻白眼):我們才剛收尾本季回顧耶,你又來硬塞新目標……

AI 實習生(舉手):請問這些誡命是要直接寫入我的 Prompt 裡嗎?

King(皺眉):我們還有二十張卡在 In Progress……

好威(電話另一端冷冷地):你那個 Roadmap 是畫來開心的還是真有資源編列?

📜 人機協作十誡(Beta 版)

  1. 不假設 AI 知道背景,要給足上下文。
  2. 版本需鎖定,避免模型漂移造成結果不一致。
  3. 輸出需可觀測、可追蹤,不能只是「看起來對」。
  4. 有 Ground Truth 再導入模型,無驗證就別信任。
  5. 每次變更要能回滾,設計 Kill-Switch 與 Feature Flag。
  6. Prompt 是規格,寫前先想 DoR/DoD。
  7. 產出不等於完成,要有測試與驗收機制。
  8. 跨人機協作流程要明確,避免責任模糊。
  9. 模型會學壞,治理要持續,紀錄版本與權限。
  10. 團隊文化重於工具,AI 是放大器,團隊是底座。

小可(點頭):這還比較像樣。

King(小聲):第十條我同意。

AI 實習生(困惑):那我現在是底座?還是放大器?

貝老闆(咳嗽):呃你是我最棒的實習生,功能型吉祥物!

下一季 OKR v1.0

O1:強化 AI 開發流程自動化與治理

  • KR1:導入 Model Registry 並記錄版本變更
  • KR2:建立 Prompt Cookbook 與範本系統
  • KR3:每次上線自動跑 Regression Test + hallucination 檢查

O2:提升跨部門協作效率與透明度

  • KR1:打造可視化任務看板 + 自動生成每日摘要
  • KR2:每週一次 Retro,優化流程瓶頸與責任歸屬
  • KR3:建立 incident timeline 模板與 response checklist

O3:穩定輸出 MVP 與學習成果

  • KR1:至少完成三個可交付 MVP 並追蹤成效指標
  • KR2:每週一篇技術/流程反思文章上傳知識庫
  • KR3:舉辦兩場內部分享會,AI + 人類搭配實戰分享

📘 概念拆解

📌 策略回顧與 Roadmap 不只是表面功夫

貝老闆這次終於沒有只畫 PPT,而是把過去 30 天踩雷經驗整理成可落地的「人機十誡」。這種反思能力,才是 AI 時代的管理者該具備的能力——不是只靠直覺衝,而是從實驗中萃取原則。

例如他提出的「版本需鎖定」和「要能回滾」,都是從模型更新惹禍中學來的慘痛經驗。這些原則的價值,不在於形式,而在於團隊每天有沒有照這個準則過生活。

如果你是剛入門的新手,可以這樣問 AI:

  • 「你可以幫我整理出這段系統該遵守的開發流程與原則嗎?」
  • 「我有個流程要用 AI 協助,能幫我設計可觀測與可回滾的做法嗎?」

📌 OKR 不只是寫給投資人看的高空宣言

很多人把 OKR 寫得很夢幻,實際沒人看得懂。但這次貝老闆列的三個 Objective,每個都有對應的工程與團隊行動:自動化、協作效率、MVP 輸出。每個 KR 也都明確對應到了「能否追蹤」與「是否可落地」。

這些關鍵成果(KR)其實也可以交給 AI 協作,像是讓 AI 寫 test case、整理 Retro 會議內容、回報 Incident timeline,都是降低人力成本、強化品質的好方法。

你可以這樣問 AI:

  • 「幫我依據這個 OKR 產出具體每週任務分解與優先順序」
  • 「幫我根據 Retro 紀錄總結流程瓶頸與優化建議」

Takeaways:未來 3 個月,你可以這樣開始練功

  1. 訂出團隊的人機協作「基本守則」,AI 就不會變成背鍋怪獸。
  2. 每次用 AI 時,練習補上下文、確認輸出、標記版本、便於回滾。
  3. OKR 不是 PowerPoint,而是週週追進度的行動指南。
  4. 讓 AI 幫你節省時間,而不是花更多時間救火。

🎯 今日提問:你的團隊有自己的「人機協作十誡」嗎?你最想先導入哪一條?

🌀 Prompt 小作業:
「我希望在團隊內導入 AI 協作流程,請你依據以下原則幫我產出一頁指南:可觀測、版本可追蹤、可回滾、合規。」


上一篇
AI 慣老闆的 AI學習日記 Day 29 - 決策會議:成本 × 速度 × 風險 —「現在要衝還是先穩?」
下一篇
AI 慣老闆的 AI學習日記 Day 31 - 持續學習:CLI 工具大亂鬥
系列文
AI 慣老闆的 AI 學習歷程 - AI 時代的軟體工程的反思32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